2012-03-11 20:46:21 人气:
自己的儿子曾经走失被好心人救助,感恩于此,邯郸市峰峰矿区一位七旬老人便开始以慈母之心帮助身边的所有流浪人员。虽然老人一家都吃着“低保”,生活困难,但她十年来矢志不渝。一碗热粥、一双袜子、一件旧衣服,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温暖着一位位流浪人员,奉献着大爱……
七旬老人
每天为流浪者送粥
2月22日上午10点多,记者在峰峰矿区大社镇薛村矿社区的小广场上见到了正在为“哑巴”洗脸理发的梁红霞老人,“干净利索点儿,你爸妈好认你回家”。“哑巴”静静地坐在石凳上,脸上露出了笑容。老人说,一念叨回家,“哑巴”就高兴,他心里肯定也想家啊!
“哑巴”是一位流浪人员,看样子20多岁,精神失常,不能说不会写。他2010年夏天出现在薛村矿社区小广场上,谁也不知道他来自哪里,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时间长了,大家便用“哑巴”来称呼这位可怜的流浪者。“哑巴”来到薛村矿社区没几天,梁红霞老人就开始每天给他端水送粥,并四处张贴寻人启事,为其找家。由于自己的住所只有30多平方米,老人就帮“哑巴”在广场旁边找了间小屋子安身。“我自己还吃着政府的‘低保’,全家月收入仅1000多元,没有更多的力量帮助他,只能是饿了给他一碗粥喝,冷了给他买双袜子,送上一件旧衣服。”老人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帮助“哑巴”找到亲人,流浪人员无家可归、有家难回,是最可怜的人。
从2000年开始至今,梁红霞先后救助过五六十名流浪人员,有的在吃了她送来的粥后又走了,有的在她帮助下返回了故乡。2002年冬天,一位40多岁的流浪妇女脚指头都冻烂了,梁红霞端来热水给她擦洗,买来药膏给她涂抹,做好饭菜喂她吃。第二年,流浪女精神好转,找到了家。2008年8月,一位叫王金生的小伙子在社区的小广场上“住”了3个月后,被老人送到了邢台市民政局救助站,辗转回到家中……
儿子曾因精神失常
流浪9个月
梁红霞老人1941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后随丈夫来到邯郸市峰峰矿区。1990年,她的丈夫不幸去世;1992年,性格内向的儿子因遭受多重打击,患上了精神分裂症;1996年,儿媳见家里生活困窘无望,扔下刚满一周岁的女儿走了。不幸接踵而来,1999年2月的一天,儿子出走了。梁红霞眼含泪水找了9个月,最终在北京大兴一位好心“的哥”的帮助下,母子得以团聚。老人回忆说,当时看到儿子头发胡子老长,浑身脏兮兮地,天冷了只穿着件破秋衣,拿着生白菜叶子充饥,自己的心都碎了。
从那以后,一看到流浪人员,梁红霞老人就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管他们吃饭,帮他们寻家。“流浪人就像是我的亲人,不帮助他们,我心里都过不去。”梁红霞老人表示,这么多年来她救助流浪人员就是为了回报社会。由于家庭情况特殊,如今老人一家三口享受政府“低保”,每人每月265元。社区照顾梁红霞老人,让她负责小广场的卫生保洁,每月有300元的报酬,全家月收入加起来才1095元。儿子呆在小屋里常年足不出户,但每天都离不开药物,孙女在上学也需要花钱,可以说家里入不敷出。尽管如此,老人善举不断。老人说:“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给流浪人员煮一碗热粥,买几个馒头……”
在小广场旁经营小吃摊儿的李俊峰告诉记者,他从内心敬佩梁红霞老人,“勿以善小而不为”,老人用一碗粥温暖了流浪人员,给我们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