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0 13:25:19 人气:
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市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十二五”推进全市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2013年,我市科技战线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方式的重要支撑,强化“产业科技”和“创新驱动”理念,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批科技项目进入国家层面
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2013年以来,市科技局精心组织,全面争跑,一批科技项目进入国家层面。2013年我市共有31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
其中,718所高纯三氟化氮项目列入国家02专项,获4281万元支持,这是我市首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也是河北省第二家,并争取省配套资金250万元;汉光重工“高精度光纤陀螺检测与诊断仪的开发与应用”列入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项目总投资6113万元,科技部拨付项目额度为2963万元。
在积极争跑重大项目的同时,市科技局还主动加强了对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跟踪,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一批项目得以顺利实施。2013年,硅谷化工公司“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及杆塔关键技术研发”等国家科技项目,新兴铸管“冶金融合双金属复合管”、汉光重工“高速列车自主导航及姿态测量装置”省重大项目等进展顺利。
24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认定
转方式、调结构,我市把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突破口,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
11月15日,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邯郸市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先后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奖励办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方案》、《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家评审工作指引》等,提出我市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对各县(区、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目标进行了任务分解。目前,我市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34家,走在全省前列。
据了解,2013年申报的24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通过认定,全省第三,实现历史性突破,总数达75家。同时,晨光生物、新能装备、伟业地热等3家企业通过河北省创新型企业的评审,总数达7家。
133家企业研发机构建成
自主创新是企业攻坚破隘的法宝,特别是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准了高新技术的强大磁场。
市科技局8月份调查摸底发现:当时我市规模以上企业972家,其中只有83家建立了研发机构,建立比率仅为8.5%;全市19个县(市、区)中,还有10个县企业研发机构空白;6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11家建立了市级以上研发机构。
为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间的合作,9月29日,我市召开“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建研发机构对接会”。来自省内外38家高校科研单位与我市42家企业就共建研发机构进行了集中签约。目前,有13家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已经启动。同时,新兴铸管球墨铸铁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邯钢冷轧及涂镀层钢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家省级中心全部通过论证,居全省首位,省级中心总数达14家,河北钢诺建设的球磨钢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家通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论证,总数达到28家。
11月22日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关于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思路,推进现有企业新建研发机构、已建企业提档升级、大型企业建设高层次研发机构,实施梯次推进。
创新型产业集群提水平
2013年,我市把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立足冀南新区装备制造业现状,进一步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标准制定规划,加大对集群的倾斜,组织集群内骨干企业开发了BMS超大容量储能管理系统、危险化学品运输智能装备、全液压智能采矿钻车、机采棉棉模成套设备等智能装备产品26项。成立了由冀南新区和市科技局联合组成的推进办公室,共同谋划建设智能感知装备创新产业园,实现资源和产业集聚。
培育发展五大市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我市现有工业集聚区30多个,着眼支撑产业发展,提升集聚区技术水平,选择了基础较好、产业特色明显的新材料、高端标准件、天然植物提取物、现代煤化工和新型白色家电,谋划以产业链为核心、以创新链为纽带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攻克产业化关键技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区域品牌等措施,实现优势特色产业群体性突破。五大市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