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9 16:07:52 人气:
即将过去的邯郸2013困难重重。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我们迎来了许多始料不及的困难和考验。
面对严峻形势,市委沉着应对、果断决策,迅速做出了“突出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战略部署。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一项项给力邯郸科学发展的好政策好措施出台并付诸实施,一批批既是发展新支点、又是转型新拐点的好项目大项目开建或建成,一件件温暖人心凝聚正能量的民生实事办结或正在顺利推进。
回望邯郸2013,全市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健康、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预计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10%以上。全市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风清气正。
困难重重的邯郸2013注定成就不凡。
解放思想——进一步凝聚科学发展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后,市委常委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邯郸实际,用讲话精神指导发展实践,校正工作指向,全市上下形成了坚定的科学发展共识。
——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既要破除“唯GDP论”,又要强化“GDP松绑不等于发展松劲”的理念;
——必须把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既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靠优质增量调结构;
——必须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下决心甩掉污染的帽子,推动邯郸绿色崛起;
——必须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一茬接着一茬干,打基础、利长远。
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后,市委结合邯郸实际,在全市展开了新一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按照市委的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形式服从内容、内容服从实效,直奔发展主题,组织党政考察团赴徐州,就产业转型、城市建设、园区发展等方面开展全面对标。
这次大讨论形成了两大成果:一是在更大的坐标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明确了今后三到五年赶超发展思路任务;一是激发了全市各级上项目、抓园区、促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设富强邯郸美丽邯郸的措施更硬、劲头更足。
项目建设——以增量调结构,以减量促转型
2013年,我市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的“牛鼻子”,靠优质增量的提升做大“蛋糕”,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转型发展。
3月12日,总投资1438亿元的187个项目集中开工;
10月18日,总投资1398亿元的186个项目集中开工;
11月8日,邯郸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推介会暨合作项目集中签约,77个合同类项目签约,总投资1748亿元。
一年两次的集中开工,邯郸项目建设呈现出单体投资规模大、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投入产出效益好、区域投资均衡等特点。
无论是神十飞天,还是嫦娥探月,“邯郸制造”功不可没。
世界最大天然气运输车在邯郸开发区下线,央视财经频道专题片《大国重器——核心突破》予以重点推介。
对此,省委书记周本顺在邯郸调研期间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我市项目建设坚持“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手抓,成效显著,氛围浓厚。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我市坚持引进来做好加法。武安奥钛新能源、国际陆港、中华成语文化园、卓达新材料、五粮液灌装基地、戴克电器等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纷纷选择邯郸这片创业沃土。在内生项目上,我市加快推进了“三年千项”工程,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实施“三年千项”工程,今年我市新增入统工业企业达240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166家,提前一年破“千”。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我市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做好减法。曾经的钢铁大市正在悄然转型。在钢铁、煤炭等主要工业企业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部分先行指标持续看好:全市工业用电量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1.7%。这些指标的变化,体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提质。
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美丽邯郸的应有之义,就是天蓝地绿、山青水秀,人们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看到蔚蓝的天空,享受大自然的和谐;富强邯郸,虽然讲的是富强,但是富强的前提也是要推进绿色发展。” 市委书记高宏志的这番话在全市引起强烈共鸣。全市上下进一步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邯郸要实现绿色崛起,就必须从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中摆脱出来,走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路。 9月6日起,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综合整治动员会后,市环保局16名专业人员进驻5家重点企业24小时现场监管,保证除尘、脱硫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我市还利用在线监测手段,密切关注企业的排污情况。一旦发现企业擅自停运治理设施、偷排偷放的,依法高限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11月24日,我市开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周日行动,拆除了2座高炉,压减生铁产能94万吨。 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加快治理机动车尾气步伐,促进空气质量改善,我市出台了《邯郸市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方案》,实施铁腕政策将淘汰黄标车11.5万辆,其中2013年淘汰6.9万辆。 造林绿化可以修复生态环境。数据表明,一亩森林一年能吸收灰尘60吨,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10月初,“绿美邯郸”攻坚行动全面展开。全市各地抢抓今冬有利时机,全面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围绕增总量、增质量、增效益,全市范围形成了政府主导推动生态防护林,市场化经营特色经济林,龙头带动发展林果基地的绿化模式,实现了“政府得绿,群众得利,企业得效益”。2个月来,全市完成新造林26.2万亩。
扶贫攻坚——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决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为确保5年内全市54.9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扶贫攻坚的战役接连打响。 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我市创造性地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机关干部带着感情和责任,实打实地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造血功能,做到一年帮扶、三年有责、直至脱贫。 一年来,全市2万余名帮扶干部共入户17万多次,贫困劳动力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3.2万余人次,解决就业、助学、致富项目等实事1.7万余件,使大多数贫困家庭初步具备了自我生产、就业、创业能力,2200余户家庭收入达到脱贫标准。 扶贫集结号已吹响。黑龙港流域和太行山片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155个市直部门定点帮扶157个市级以上重点村,152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52个市级以上重点村,按照省市要求,各县组织县直部门对贫困村实施定点帮扶。目前,全市列入“十二五”扶贫开发的376个国家、省级重点村和155个市级重点村,定点扶贫做到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全覆盖。 各帮扶单位把走访慰问贫困户当作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载体,干部定期走访,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省委副书记赵勇对邯郸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称邯郸的做法既是扶贫攻坚的硬措施,又是联系群众的硬机制,很有意义。
平安邯郸——群众收获幸福,城市收获美誉
平安是最朴素的民生需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警网”、“天网”、“民网”织就了“平安邯郸”,警察24小时在百姓身边。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从4月初开始,我市围绕建设“平安邯郸”总体目标,按照每1.5平方公里划分一个巡区,将主城区120平方公里划分为87个巡区和22个巡段,投入巡车109部、警力964名,推行四班三运转的勤务模式,全方位开展社会治安巡逻,实现了地域上的无缝隙覆盖。 “白天一公里见警察、晚上一刻钟见警车”。市委提出“警察全域覆盖、监控全面通联、警种全员参与、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的“四全”要求,“平安邯郸”强力推进“警网、天网、民网”建设,打造“三网合一”的“天罗地网”。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按照辖区人口千分之五且不少于4人的标准,我市建立治安巡防队伍,全市90%的村建立了4—15人的专兼职巡防队,开展治安防范和看家护院活动,拥有巡逻队5110支,义务巡逻队员5万多名。 通过7个多月的实践,全市治安秩序持续平稳,主城区共发各类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其中抢夺案件同比下降44.71%。 “平安邯郸”,让群众有了更加丰富的幸福感,提升了这座城市的美誉度。